暑期社会实践丨垃圾分类 青春助力——南京审计大学“见‘圾’行事,‘手’护环境”实践团队活动实录

发布者:澄园书院发布时间:2023-08-04浏览次数:1674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


南京审计大学澄园书院“见‘圾’行事,‘手’护环境”实践团队为响应国家对垃圾分类的相关政策和举措,针对目前城市生活垃圾迅速增长,环境隐患日益突出的问题组织开展了“垃圾分类 青春助力”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7月,南京审计大学“见‘圾’行事,‘手’护环境”实践团队在南京市建邺区双闸街道开展了垃圾分类主题讲座和手抄报制作活动。活动开始之前,通过与相关负责人交谈,团队成员了解到大部分居民都认为生活垃圾分类是一件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具有重要意义的大事,并愿意参与其中。但也存在少数居民没有关注到相关宣传或者认为缺乏意义,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表明街道、社区的工作还不到位,存在宣传方式、范围、程度等一些方面的问题。这也使得团队成员意识到本次活动的重要意义。

活动开始后,实践团队的成员先为小朋友们带来了一场关于垃圾分类的知识讲座,帮助他们深入了解垃圾分类的必要性、方法与意义,培养小朋友的环保意识,使他们意识到环保问题的严重性与紧迫性。讲座过程中团队成员们积极提问,调动小朋友们思考的积极性,同时鼓励小朋友提出垃圾分类相关的疑问,帮助他们答疑解惑,初步建设起垃圾分类的知识体系。


讲座结束后,实践团队的成员们携各小朋友共同完成垃圾分类手抄报。小朋友们纷纷拿起画笔,绘制出自己对垃圾分类的独特见解。团队成员们在绘制过程中也积极耐心回答小朋友们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帮助他们构建一个更完整的垃圾分类知识体系。

通过本次活动,澄园书院“见‘圾’行事,‘手’护环境”的团队成员们纷纷表示,垃圾分类手抄报活动是对小朋友们动手能力和理解能力的一种考验,通过绘制手抄报,可以让小朋友们从自身做起,重视垃圾分类这一实际问题,提高社会责任感。团队成员相信通过这次别有意义的垃圾分类实践活动,能让小朋友们明白如何正确地进行垃圾分类,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也能提高小朋友们对垃圾分类的关注度并积极参与其中,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自觉垃圾分类的习惯,共筑文明城市。

垃圾分类处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做好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不仅仅需要政府和社区提供硬件设施支持并进行宣传,更重要的是培育青少年一代的环境保护与垃圾分类意识与理念,让他们在现在与未来积极参与其中,为建造绿色、美丽、优良的生活环境而努力。



澄园书院“见‘圾’行事,‘手’护环境”团队成员也将以实际行动做垃圾分类的践行者,通过开展“垃圾分类 青春助力”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汇聚社会合力,共同探索垃圾分类、保护环境的创新路径,推动构建生态可持续发展新格局。

文字 | 朱欣怡 张子鸣

图片 | 朱欣怡 张子鸣

单位 | 南京审计大学“见‘圾’行事,‘手’护环境”实践团队

指导老师 | 吴隽 杨炀

排版 | 团委新媒体部 梁怡然

审核老师 | 杨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