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红色江山来之不易,守好江山责任重大。要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把红色基因传承下去,确保红色江山后继有人、代代相传。值南京解放75周年之际,南京审计大学“时代强音传声筒”社会实践团队于7月6日至7月15日以南京为中心,辐射全国各地,纷纷走进红色场馆,探索他们如何在擦亮红色“家底”中赓续红色血脉;如何在时代之变中,让红色故事代代相传。
今年正值南京解放75周年,亦是渡江战役胜利75周年。渡江战役的胜利对于南京解放,对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来说,既是历史性的胜利,也是历史性的挑战与考验。7月6日,南京审计大学“时代强音传声筒”社会实践团队的成员们来到南京渡江胜利纪念馆开展实践调研。
步入纪念馆的庄严殿堂,团队成员沿着讲解员精心规划的路线缓缓前行,从渡江战役的周密筹备与战略谋划,到战场上将士们的英勇无畏与智勇双全,再到最终胜利的曙光照亮大地、万众欢腾 的解放庆典,每一个细节都如同璀璨星辰,照亮了团队成员的心灵。
经采访场馆工作人员得知,纪念馆通过与现代技术的结合力求还原历史的真实体验感。其虚拟现实光影秀的沉浸式体验、穿越七十五载依旧响彻心扉的南京解放的电台原声、以及VR、3D虚拟场景的应用,仿佛使团队成员穿越时空,亲历那场惊心动魄的渡江战役。当天参观的游客表示,这种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的场馆模式更能激发他们对历史的认同感,同时也感受到了南京解放75周年现代的和历史的结合,非常有震撼力。革命战士们英勇斗争的身影在现代技术的完美结合下闪现在团队成员脑海中,他们深知,唯有铭记历史,方能开创未来;唯有传承与创新,方能与时俱进。
南京解放前夕,以周恩来总理为代表的中共代表团与国民党政府在梅园新村进行了十个月的和谈,为争取和平解放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留下了光辉的一页,他们心怀家国,矢志不渝地投身于革命事业与解放斗争的洪流之中。时光荏苒,梅园古韵依旧,仿佛每一缕清风都轻拂着过往,携带着先辈们的胜利与荣光。
7月9日,南京审计大学“时代强音传声筒”社会实践团队的成员们,怀揣着无比的崇敬之情,踏入了中共代表团梅园新村纪念馆这片神圣之地。馆内,其中一幕场景通过投影技术得以再现,这是周恩来与妻子邓颖超偶遇国民党飞行员并被邀请在法币上签名的温馨而又意义深远的瞬间。这一幕,不仅展现了周恩来在人民心中的崇高地位,更深刻体现了革命工作者与人民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
为深入了解、学习全国各地红色场馆让红色故事历久弥新的秘籍,南京审计大学“时代强音传声筒”社会实践团队的成员纷纷踏上了归乡之旅,深入家乡寻找跨时代的红色足迹。7月15日,其中,团队成员余永欢满怀敬意地探访了遵义会议会址。
1935年初,正是在这座建筑内,党的卓越领导人汇聚一堂,召开了著名的遵义会议,这次会议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党和革命前行的道路。近九十载光阴过去,人们没有忘记这座中国革命历史上的丰碑。在时代科技伟力的塑造下,遵义会议会址通过幻影成像再现当时革命领导人物的会议过程,游客们可端坐影像前仿佛穿越进历史教科书成为遵义会议的一员,感受那个时代的心跳与脉搏。此外,四渡赤水六面屏,以立体模型演绎的方式重现了四渡赤水的战争历程,让游客淋漓尽致地体验红军四渡赤水时的惊险与革命果实的来之不易。在科技的完美融合下,从战略转移的紧迫,到长征途中的艰难险阻,长征精神跨越时空,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不断砥砺前行。
同日,南京审计大学“时代强音传声筒”社会实践团队成员张馨返乡实践的脚步踏入了淮海战役纪念馆。走进场馆,创意体验活动次第映入眼帘。场馆于创新中赓续红色基因,为青少年开设模拟发电报、传声筒以及“我想对他说”等创意活动,以互动式体验增强青少年对历史的理解度,铭记来时路的艰辛。场馆与时代共进步,设立国家安全教育馆用以科普保护国家安全、反间谍等知识普及。
淮海战役,可以说是由千千万万普通老百姓用小推车推出来的。七十五年后,也是这样一群普通老百姓用科技与创新的“小推车”去巩固这一场来之不易的胜利果实。正是这些不起眼的“小推车”,承载着希望与决心,穿梭于时代的战场,为战士们送去宝贵的物资支持,为今天的人们带来红色印记与创新传承!
文字 | 余永欢 阳承琳
图片 | 时代强音传声筒社会实践团队
指导老师 | 杨炀 黄培
责任编辑 | 粟卓琳
排版 | 融媒体中心 廖卿
审核老师 | 华诗涵